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近日發布數據顯示,2017年國產品牌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下降6個百分點,降至不足27%,從而結束過去五年占有率的持續增長。
數據背后隱藏著讓人更擔憂的產業現狀。為什么過去五六年國產品牌市場持續增長?一方面是國外品牌機器人熱銷賣斷貨,用戶退而求其次,選擇國內品牌替代;另一方面和國產品牌機器人采取的銷售模式有一定關系,即廠家向渠道壓貨比較嚴重,事實上產品并沒有賣到用戶手中。此外,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非常快,大勢之下帶動國產品牌迅速上漲,也掩蓋了部分問題。
國產機器人連續五六年快速增長的數據后面隱藏著一些泡沫。目前來看,國外品牌工業機器人價格也在下降,國產品牌的價格優勢趨弱。更重要的是,國產品牌機器人大部分應用在搬運和上下料等低端領域,在品質和性能等關鍵技術指標上與國外品牌的差距并沒有縮小。國產品牌長于組裝、國外品牌掌握核心技術的整體格局并沒有改變。
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迅速,卻被國外品牌快速占領,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。目前,全球工業機器人領域被日本發那科、安川電機、瑞士ABB和德國庫卡四大品牌所占據,市場份額達到70%以上。這些企業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已有二三十年積累,技術已相當成熟。
而國內企業之前很少做機器人本體,大都集中在機器人集成應用層面,即把國外的機器人產品應用于生產線上,使用的絕大多數核心軟件、關鍵裝備都是來自于國外,整體表現為產業的空心化。從更深層次看,中國企業還不掌握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和關鍵技術,比如機器人伺服電,因為這些核心部件和底層核心技術的研發周期都非常長。再向下延伸,機器人材料研發花費的時間更長,差距更大。